隨著車輛逐漸駛離九龍這個甘孜州天然氧吧,標志著本次交流會圓滿結束。隨著參會者陸續遠離,本次會議的交流成果將會被大家帶向各自崗位。其將會不斷激勵著大家不斷創新、漸進。
參會之初,公司黨委委員、總經理潘華就指出:本次交流會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現身說法”的交流平臺;希望兄弟指揮部的同志來學習九石路好的管理和做法;絕不能去挑刺。還要求大家在交流中踴躍發言,將各自管理中好的做法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以促進公司各項目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九石路指揮部在實地調研后力主將原設計螺旋橋改為“兩倒拐”的小半徑回旋橋+回頭線的變更。通過實施,避免了河對岸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壞,保護了該處既有景觀,也減小了由此造成山體垮塌等地災隱患的發生可能。同時還節約了一千余萬的造價,為急需變更預留了資金空間。
該變更的成功推行值得我們國省干線管理者學習和推廣,也是我們管理者持之以恒追求的境界。因為“三州”公路建設國家規定“大部分概算資金為國、省補助,其余部分為州、縣自籌”。實際是“自籌部分”三州沒錢支付,只能由我們管理者在建設中通過大量優化變更節約出來。不僅如此,由于設計深度不足以及出于不同管理著眼點考慮,往往設計深度達不到與實地完全吻合。故在管理中,我們建設者必須“下深水、摸實情”,不斷發現變更契機并“一以貫之”:一面使工程遺憾降至最低;一面還盡可能節約造價。當然,能通過變更保護脆弱的生態以及造福沿線百姓就更是錦上添花了。
已經建成的九石路三標的“五倒拐”彩色路面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尤以填方路堤邊坡上的菱形網格護坡的線形、表面平整度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四標已完成的下擋頂的防撞墻的平、立面線形、表面光潔度,讓人恍若置身城市立交橋,完全達到了清水砼的施工標準。通過實地考察,與會者均表示在今后的管理中一定要深挖承包人的質量管理潛力,確保各自所管的道路質量上乘,處處體現“匠心”精神。
全線上擋漿砌片石嘗試了凹縫施工法,避免了皮帶縫砂漿在長期高寒凍脹影響下出現脫落的現象,值得類似項目借鑒。墻頂采用砂漿皮帶壓頂的做法是內地高速公路建設的另類延續,提升了上擋的顏值。兩端嘗試了“倒棱”及“弧面”的漸變入山方式。
在交流現場,“為傳承并弘揚老川九理念”與會者建議:
兩端因地制宜,據地形分別采用“橢圓”、“弧面”甚至與端頭山體“直接”的方式入山;立面上采用兩段緩和曲線直接,在高程上對其進行和諧漸變。更有利于公路和諧融入周邊自然。
在行車視線可及的上擋上,在不影響受力的情況下,在上擋頂面外緣增設30(高)+30(寬)公分的漿砌片石或砼圍欄,并在墻頂填土種以花、草,尤其是可種植野薔薇等垂吊植物。不但可以減少人工痕跡,還能“映入滿眼皆是綠”,極大限度地愉悅過往游客。
潘總在交流中還提倡大家在管理中將邊、排水溝圬工盡可能取消,代之以淺碟形土邊溝,其后通過花草混種的方式讓公路回歸自然,又能節約投資,還可有效防止車輛掉入邊溝造成車輛損壞并致人員受傷。是“以人為本”及“公路寬容性設計”理念的又一體現。
九石路隧道的標準化門襟系統演示讓大家對隧道管理又有了新的認識。交流會上,大家對無紙化辦公、機械設備進洞監控、增加逃生通道攝像頭、超前地質預報資料及監控量測資料以及監控系統資料上網進行了探討,有利于讓我們今后的隧道管理再上新臺階。會上,大家對平道出渣方式進行了踴躍的交流,令與會者受益匪淺。
整個交流會行程安排的忙碌而充實。短短三天的會期,根本無法吃透九石路的具體做法以及公司倡導的管理理念。但通過現場交流學習,帶給大家的是震撼,留給與會者的是思考。在質量管理方面,九石路已經提供了樣板給大家;在建設理念方面,公司也已通過交流會將倡導的理念、思路及做法傳遞給了大家,并號召各指揮部在建設管理程序允許的前提下,發揚大家“想干事、善想事、辦成事”的精神,以及參建者的聰明才智,集思廣益,真抓實干,一定能將每一條路建設成為“標桿工程”。讓“興蜀品牌”有口皆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