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群建設
行本無界,跬步致遠--興蜀公司災后重建側記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1-06-20 17:37:37 來源: 點擊次數:3697
五百余公里的項目同時開工
極端的地質和氣候條件,以及頻繁發生的次生地質災害。。。。。。。
一道道難題擺在新生的興蜀公司面前。“敢問路在何方”, 這家汶川地震后才成立的企業,剛一成立就挑起了災后公路恢復重建的重擔。周圍的人都為興蜀公司及其“領路人”曾宇捏了一把汗。“飛石、滑坡、泥石流嚇不退英勇的修路人”,曾宇關鍵時刻的吶喊回蕩在全體興蜀員工的耳畔。豈止是飛石、滑坡、泥石流,任何困難都嚇不倒英勇的修路人。兩年來,在曾宇帶領下興蜀修路人“超越極限、超越常規、超越自我”打造出一批品質優良的典范工程,鍛煉出一支英勇善戰的管理隊伍,譜寫出一曲感恩奮進的時代強音。
超越極限 重建家園
一、一場非對稱的戰斗
阿壩地震極重災區地形險要,地質結構復雜。特別是地震后,余震不斷發生,公路沿線次生災害綿延不絕,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都十分嚴重。兩年來,公司各代表處平均每年主持分路段的各類安全檢查70余次,在汶馬路和川汶路共排查出地質災害134處,落實整治措施101處,采取重點控制措施部位33處。映臥路更是被稱為“地質災害博物館”,沿線各類地質災害星羅棋布,難于防范。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曾宇坦言一邊是破壞力驚人的各類地質災害,一邊是弱小無助的公路建設者;在這里修路,我們開展的是一場力量對比極不對稱的戰斗。
2010年8月14日,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襲擊四川,全省道路交通損失慘重。映秀至臥龍段公路在長達45公里的恢復重建工程中,大部分路段經受住了“8.14”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質災害的考驗,但是K3-K7路段近4公里遭受了特大泥石流的嚴重損壞。特別是從映秀出發約5公里處被搶險人員稱之為“魔鬼路段”。在邱光華烈士紀念碑前是一座高約5米的泥石流堆積體徹底掩埋了道路。泥石流含水量高,很容易發生陷車現象。加上道路狹窄,機器鋪不開。突擊隊就在堆積體上墊石頭,讓一臺挖機先走,另一臺在后面軋路,裝載機隨后,一點一點將道路壓踏實。再往前走約300米道路被山體滾落下來的巨石堆徹底埋沒,地震之后形成的便道已經成了主河道,經過勘察和討論,新修的便道要從巨石堆穿過。突擊隊經過會商決定先用放小炮的方法,將巨石炸碎一點,再用挖機將石頭勾掉。再繼續爆破,再將石頭勾掉。如此循環往復,一點一點地挪移。修復映臥路,要面對的困難不只是巨石。從巨石堆前行約100米,堰塞湖形成的湖面與道路的落差高達30米,水流很急。要從水面上填筑一條便道,難度更甚于穿巨石。放下去三四噸的石料,一下子就被沖走了。只能修筑圍堰,將炸開的巨石填到河里,再倒上石料填平,生生填出了一條便道來。
二、“洋槍土炮”齊上陣
茫茫青藏高原,崇山峻嶺,山高谷深,河流縱橫,森林密布,短距離內氣候立體差異性大;環境敏感脆弱。阿壩極重災區的國省主干線位于我國地理的第二級階梯(四川盆地西緣)向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過渡段,海拔從不足1000米迅速抬升至超過4000米,溝壑縱橫。在這里開展災后公路恢復重建將面臨著高海拔、氣候多變、季節性冰凍路段和有效施工期短等諸多難題和挑戰。
抓住春季和秋季兩個施工黃金期,盡可能地拓展和延長有效施工期,確保“三年目標任務,兩年基本完成”已經成為以興蜀人為首的建設者們的共識。 “白加黑”(白天加黑夜)和“5+2”(五個工作日加雙休日)是重建者的工作常態。在2010年4月搶抓水穩層施工黃金期時,建設者們一天24小時都蹲守在施工一線,困了就在車子后排座椅上躺一會,餓就啃幾口車上帶的干糧。同時,各參建單位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想方設法的拓展有效施工期。在馬爾康和松潘等高海拔地區,建設者為了拓展施工期制定了有針對性的冬季施工措施,要求各標段安裝大鍋爐,為梁板預制進行蒸汽養生;在開展結構物施工時,用電熱毯或棉被為結構物保溫;施行嚴格的溫度觀測記錄制度,實時進行溫度預警,確保工程質量。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曾宇感慨地說:“為了抓住施工黃金期,我們是“洋槍土炮”齊上陣。”
在搶工期的同時,建設者們絲毫沒有放松對工程質量的控制。2010年,省交通運輸廳質監站組織的第三方交工驗收質量檢測單位先后對川汶路、汶馬路進行的檢測,原材料、結構混凝土、隧道噴錨、二襯、路面基層及下面層等工程實體合格率均為100%。
三、“全民皆兵”大保通
公路是阿壩州重災區最主要的通行方式。公路不恢復,災區整體恢復重建將舉步維艱。特別是公司承擔的四個項目更是阿壩災區的交通主動脈。道路保通不僅關系到援建單位災后重建的順利開展而且更關系到災區群眾民生的基本生活保障。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8月下旬高峰期川汶路汶川至茂縣段的日均車流量為8190輛,10月上旬川汶路汶川至茂縣段的日均車流量為9120輛。如何正確處理好工程建設和道路保通的關系,在如期完成工程建設任務的同時確保國省主干線的暢通,服務災區恢復重建的大局至關重要。
針對施工與保通的矛盾,興蜀建設者在實踐中探索出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他們積極同阿壩州政府協調,提出動員沿線群眾,建立專業保通隊伍的建議。他們建議選擇各方面素質好的人員組成專門的保通隊伍——工地協警。這些人員首先被送到阿壩州公安局接受專門的培訓,取得合格證,由阿壩州公安局編號備案,發給協警制服之后,到指定的公路工地上維護交通秩序。這樣既可以疏導交通又保證了施工時間,做到了施工與保通兩不誤。辦法一經推出,立刻達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汶馬路全線共投入了400余專職的保通人員,分布全線進行全天候保通值守工作。這一做法很快在映臥路、川汶路等公司負責的項目上推廣開來。加上重點路段密布交通協管員,施工路段堵車現象得到了有效緩解,交通運行秩序也得到優化。
超越常規 創新管理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高烽曾用三個“前所未有”描述這次交通災后重建工作的特殊性和艱巨性:一是兩年多時間要基本完成恢復重建任務,建設周期之短,投資強度之大,建設任務之重前所未有;二是極重災區交通設施破壞十分嚴重,次生災害影響廣泛而深遠,技術難度之大前所未有;三是災區各項恢復重建工作全面推進,災區公路運輸壓力巨大,施工組織難度之大前所未有。既然是從事的是一項前所未有的事業,就不能用以前的老辦法,建設者需要超越常規,創新管理。
一、“四合一”的威力
如何確保500多公里的建設項目安全有序地推進,調動所有資源為工程建設服務,是擺在興蜀建設者們面前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在經歷短時間磨合的陣痛后,興蜀建設者們確立了“四合一”的項目聯動督導機制。“四合一”機制分為四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省交通運輸廳專門成立督導組,劃片區分工負責督導重建工作,興蜀公司作為公司重點督導對象主動作為,積極配合督導組的工作;第二個層面是由阿壩州分管交通的副州長牽頭各項目協調辦負責協調工程建設過程的重、難點問題;第三個層面是指公司三個年富力強的領導班子成員每人負責一個項目的建設管理任務,對分管項目內的各項工作負責,經常性地駐守建設現場,督導指揮一線施工;第四個層面是施工單位母公司督導,母公司的領導班子成員帶著資金和技術定期到項目上督導建設,幫助項目經理解決工程建設難題。以上四個層面上下聯動,內外協力,以建設任務為紐帶,形成努力推動項目建設的合力,發揮出“1+1﹥2”的良好效果。
二、以目標為中心
評估項目工作,既看完成任務成績,又看基礎建設成效;考察班子和干部,既看抓完成任務的能力,又看抓全面建設的本領。為此,公司專門制定了《四川興蜀公路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目標考核管理制度》及實施細則,對公司、部門和個人三個層面的工作進行綜合考評。通過這些任務和目標的設計達到全員參與,挑戰極限,擴張團隊戰斗力的目的。兩年來,公司每半年組織一次全公司范圍的綜合考評,形成了一個綜合考評推動工作開展的良性循環:首先,根據計劃的任務目標開展綜合考評,在考評基礎上盤點和梳理前一階段的工作,總結經驗、尋找差距。其次,針對前一階段中的突出問題,重新調整工作進度與工作流程,并將這些信息及時反饋給建設一線。最后,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上下達成共識,開展下一階段的工作。如此循環往復不僅有效地推動了公司各項工作的全面開展,實現公司項目在確保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超常規快速推進,而且還激發了項目建設管理團隊的跳躍式成長。
三、流動的黨建
兩年來,公司黨委堅持“圍繞重建抓黨建,抓好黨建促重建”, 做到支部建在項目上,作用發揮到現場。在工作中把建強基層黨組織,作為結合中心任務抓黨建的重中之重。成立“黨員突擊隊”,設立“黨員示范崗”,引導和激勵干部骨干當先鋒做模范,以黨支部為核心的基層組織在災后重建中整體功能不斷增強。
災后恢復重建規模巨大,資金密集、領導重視,舉國關注。但是,任務重、時間緊、戰線長、人員分散,企業廉政工作面臨著搞教育沒有大塊時間、人員難以集中等實際困難。為此,公司黨委在內容設置上,堅持“突出基本的、盯住經常的、合并相近的、抓好隨機的”;在組織形式上,堅持“沒有時間,三五分鐘不嫌短;缺少場所,車廂工棚不嫌小;不便集中,三五個人不嫌少”;在手段運用上,堅持“現代設備運用好,駐地資源利用好,自我學習引導好,廉潔環境營造好”。兩年來,公司堅決貫徹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開展懲防體系建設,進行廉政風險防范試點工作,做到“教育隨著車輪轉,廉政跟著項目走”,在公司上下逐步養成了“廉潔從業,陽光建設”的一身正氣。打造出了一支廉潔奉公的管理團隊和勤奮敬業的員工隊伍。為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超越自我 磨練成長
一支新組建的團隊、一群風華正茂的年輕人、一項前所未有的任務,每個興蜀人在建設工程的同時都在尋求突破自我。他們把每一次挑戰都當做是成長的階梯,把每一點進步都當做是對努力的回饋,把每一份成就都當做是對生命的禮贊。
一、“娃娃處長”的成長史
“哇,你就是劉剛呀!”川汶路剛進場那陣子,幾乎所有第一次看到劉剛處長的人都會發出這樣的驚嘆。劉剛,瘦瘦的個頭配著一張娃娃臉再加上掛在鼻梁上的那一副厚厚的眼鏡,如此清新的形象很容易給人造成錯覺:“這個人是一名到工地實習的大學生”。但是,就是這位“疑是大學生”卻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交通,從川九路開始他在公路行業已經摸爬滾打快十年了。如今搞災后重建他又被委以興蜀公司茂縣代表處處長的重任。由于長相和年齡的關系,他便有了“娃娃處長”的雅號。
“從一名“工匠”(管段工程師)升級為一名“工頭”(代表處處長),就像乘坐過山車一線驚心動魄、刻骨銘心”劉剛以其特有的幽默訴說著自己的經歷。他坦言身為處長面前有三大挑戰需要克服:一是心理調適,把握好權力行使的度;二是領導統御,從自己做事轉變為帶領大家一起做事;三是知識與經驗的不足。
災后重建工期緊、任務重,嚴峻的形勢沒有給劉剛太多的適應時間,一個接一個的“硬仗”逼著他如乘坐過山車般高速前行。周圍的朋友經常問他是怎么挺過來的,他說他隨身帶著兩件“法寶”:一是真誠的態度;二是知錯必改的勇氣。災后重建史無前例,大家在一起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群策群立、優勢互補。各參建單位都很重視災后重建,紛紛派出精兵猛將,所以作為一名現場主管必須用一顆真誠的心去管理和訓練部署,發揮協調指揮的功能,讓別人做事,同心協力為既定的目標共同努力。作為一名“菜鳥”主管,犯錯是成長的階梯。劉剛堅定地說:“出現問題時,你必須對問題進行徹底研究,并盡可能精確定位內部流程出錯的點;同時,要保持與相關人員的溝通,讓他們了解最新的信息。通過處理問題的過程來贏得他人的信任和追隨。”
如今,川汶路的建設已經接近尾聲,劉剛又被調往甘孜州從事國道318線東俄洛至海子山段公路的改造。“娃娃處長”又開始了一段新的征程…
二、勞模的心戰
“一份努力也許會無果而終,一份耕耘也許會顆粒無收,一份付出也許會一無所獲,但是一顆堅強的心卻永遠奮斗不息!”摘自四川省勞動模范、興蜀公司映臥路代表處處長樊增彬的日記本。
從2005年開始樊增彬已是三進映臥路了。第一次是映日旅游公路改造,他和同事們為建設中國式“黃石公路”努力了三年。在這一條黃金旅游線呼之欲出之時,汶川大地震瞬間摧毀了美麗的映日路。第二次是映臥路災后重建,他和伙伴們帶著重建美好家園的愿望,在映秀至臥龍的山水間耕耘了近兩年。他們用一條堪稱“港澳援建項目典范”的精品公路,修復這片滿目瘡痍的大地。然而,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泥石流掩埋了他們兩年的心血和汗水。這一次是映臥路二次重建,他和戰友們第三次重裝上陣了…。
一個又一個的天災、一次又一次的破壞、一輪又一輪的重建,樊增彬坦言他是心力交瘁,一度意志消沉、難以接受殘酷的現實。一位心理咨詢師朋友不忍看他整日的郁郁寡歡、情緒低落,便努力開導他。朋友經常拿《老人與海》里面的故事激勵他。一位風燭殘年的老漁夫獨自駕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在經歷了他人的誤解、風暴的洗禮、鯊群的圍攻后,帶著一副魚骨架和疲憊的身軀回到了海港。這個可憐的老頭看似一無所獲,但是我們又仿佛看到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云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自我!”
同這位頑強的漁夫一樣,樊增彬也在打一場同自己的心戰。從漁夫身上他看到了人性的強悍,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圣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為,他帶給
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也正是憑著這份自信,他和戰友們在震中戰余震、抗滑坡、斗洪水、避飛石,冒奇險堅持施工,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來康復受傷的大地。盡管重建的道路漫長、曲折、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就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三、板房里的蜜月
臥日路代表處是興蜀公司所有項目代表處中海拔最高的所在,也是興蜀公司所有項目代表處中平均年齡最小的。五個男子漢,平均年齡不到三十。陳昕,一個戴著眼鏡溫文爾雅的“80后”,是這個年輕團隊的“班長”。
當愛情你儂我儂時,我們步入婚姻的殿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彼時,所有的新人們,誰不愿丟下手頭工作,放寬心前往某處美輪美奐、如詩如畫的旅游景點,抑或是度假村,相擁一個僅屬于自己二人世界的浪漫蜜月。然而,陳昕卻因放不下自己所負責的項目段,放不下自己的團隊,只好委屈了自己的新娘,而將蜜月安排在工地板房,簡單度過人生大事的感人故事。
每當有人好奇問他與嬌妻在工地和板房中度蜜月的故事時,他總是靦腆地笑著說:“沒啥好說的呀。其實,她來我們工地,待了幾天,就一個人回去了呢。主要是我工作太忙,沒時間陪她。”新婚數日,卻不得不看著嬌妻兀自孤零零歸去,該是怎樣一種糾結的心情?在人們一再追問下,陳昕只是簡單補充道:“這么說吧,與老婆相識時,我正在做老映日路的改造;扯結婚證時,又恰逢我在這里搶險救災;而蜜月時,不正趕上災后重建開始嘛。”隨后,一臉沉思,仿若陷入了回憶。他已將自己完全交付給所管理的臥日路工地,自己的業主代表處團隊,而把自己對妻兒的那份濃郁的牽掛眷戀之情,獨自深藏心間。
四、虛擬的媽媽
楊繼蓉是從河北唐山來到四川的。準確地說,她是一名二代援建者。小楊的父親是唐山大地震后的援建人員。或許是冥冥中的天意,他為女兒取下“繼蓉”這個名字,已經預示著女兒會作為二代援建人繼續為四川地震災區服務。
楊繼蓉最初所學專業并不是工程,而是財會。畢業后由于機緣巧合,與公路結下了不解之緣。她在一線工作過,也坐過辦公室。“既然身在公路部門,就不能做門外漢。”生性好強的她不能容忍“一杯茶一張報”的生活,于是,呆在辦公室的四年中,她通過自考,取得了土木工程專業的本科文憑。2008年12月,楊繼蓉告別兩歲半的女兒來到重建一線。
當時,楊繼蓉的孩子才兩歲半,牙牙學語的女兒乖巧可愛;丈夫也是一名工程人員,經常不在家;大震過后余震不斷,人家躲都躲不及,誰還會主動往重災區奔?倔強的楊繼蓉偏偏認為,災后的工地比普通的工地更能鍛煉人,她不想錯過這次學習的機會。
女兒是心尖尖上的肉,正是嬌憨的時候,怎能缺了母愛?晚上只要有時間,楊繼蓉都會上網和女兒視頻聊天,但不能超過十分鐘。因為十分鐘以內,女兒還搞不清楚媽媽到底是不是在她面前,十分鐘以上,女兒就會因為這個媽媽是“虛擬的”而哇哇大哭起來。現在女兒大了,因為和媽媽長期分開而有些生分,甚至不愿意接媽媽的電話。對這些,楊繼蓉難免心酸,但她總是安慰自己,再堅持一下,工程一完就可以回家陪女兒了。這樣的信念促使她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每次回到成都的家中,楊繼蓉心中都是不忍和不舍。表面大大咧咧,總是嘻嘻哈哈的她無數次地在丈夫面前流下眼淚。每當這時,丈夫總是說:“如果是為了多掙一點補助,那咱就不去了。不過你要想想,你去是為了什么?是為了掙經驗!”總是這一句話,就能讓楊繼蓉收住眼淚,重新激發起斗志。因為她要做一個有追求、有一技之長、有自己的事業和成就的女人。
五、災區“繡”路人
王屹,汶馬路理縣業主代表處處長。對于他所負責的汶馬路汶川至獅子坪段,每道工序、每個細節,他都要求像繡花一樣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
他借鑒川九路建設理念,提出了四個“多樣化”:打造工程外觀形式多樣化、隧道洞門多樣化、平交道口多樣化、水溝形式多樣化:為使擋墻形式多樣化,進一步提升外觀形象,在個別合同段開展砼預制場鑲邊、卵石鑲邊試點;為方便群眾出行,建設生命通道,針對不同的地形設計不同的平交道口,保證群眾出行安全;部分路肩擋墻,在結合道路保通的基礎上,借用“川九理念”,變更為路堤墻,既解決了保通問題,又將路基邊坡形成寬坦形狀,增加了行車的舒適感;打造水溝形式多樣化,引入“淺碟型”邊溝,避免千篇一律,增加行車的舒適感。
同時,汶馬路開工伊始,王屹就為業主代表們定了位:做服務型、奉獻型業主。他率先垂范,每天到工地督促進度、質量和安全,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他對各標段的熟悉程度絕不亞于任何一個管段工程師。在他的帶動下,各位業主代表找準位置、轉換角色、迅速進入狀態,精細化管理在理縣代表處蔚然成風。
壯志與毅力是事業的雙翼。在王屹的身上,這兩者結合得如此緊密而協調。2011年,全國總工會授予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超越極限,興蜀人用成績展示修路者的強悍;超越常規,興蜀人用行動展示修路者的智慧;超越自我,興蜀人用突破展示修路者的成長。“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在災后恢復重建的大潮中,興蜀人挺立潮頭憑借勤勞智慧的雙手撫平災區的道道傷痕,用暢通舒適的公路裝點著美麗的阿壩。“行本無界,跬步致遠”。從災后重建出發,興蜀在“舵手”曾宇的帶領下開啟了自己的超越之旅,目標是它的指示牌,紀錄是它的里程碑,奇跡是它的行道樹……
新聞鏈接:
2009年初,為適應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和災后恢復重建的需要,四川省交通運輸廳抽調和招聘懂技術、強管理的優秀人才組建了四川興蜀公路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興蜀公司)。在災后重建中,興蜀公司主要負責“5·12”極重災區阿壩州四個重點項目(國道213線川主寺—汶川公路、國道317線汶川—馬爾康公路、省道303線映秀—臥龍公路、省道303線臥龍—日隆公路)的建設管理工作,施工路線長達545公里。
截至2011年3月底,四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56.3億元;完成路面下面層456公里,完成路面上面層386公里,新建橋梁150座,新建隧道18個共計18134米。在不到20個月的時間里完成了3年合同工期內90%的工程內容,初步形成了通車能力(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的映臥路除外),為今年上半年全面通過交工驗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上一條:先進五型班組
下一條:“斗硬”精神不辱使命 震中災區鑄就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