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9日,經過全體建設者65個月的艱苦奮戰,全長7980米、連接九寨溝和黃龍兩大世界自然遺產景區的重要旅游通道——雪山梁隧道建成通車,如期實現了隧道全線貫通的目標,創造了在高海拔、高缺氧、復雜地質等惡劣條件下特長隧道連續施工的奇跡。隧道的建成將進一步打通川黃公路交通動脈,助推阿壩州大九寨“交通—旅游”融合發展。
雪山梁隧道工程位于X120線平(武)松(潘)公路川黃段,地處阿壩州松潘縣黃龍自然保護區,是著名旅游環線——九環線(四川省重要旅游干線成都到九寨溝環線)上的交通要道,被列入“5.12”災后振興工程,總投資12.12億元。隧道所在地黃龍景區是我國唯一保護完好的高原濕地,與九寨溝相距100千米,海拔1700~5588米,地貌山雄峽峻。溝中彩池遍布,隨著周圍景色和陽光照射角度變幻出五彩的顏色,被譽為“人間瑤池”。主景區黃龍溝位于岷山主峰雪寶頂下,面臨涪江源流,似中國人心目中“龍”的形象,因而歷來被喻為“中華象征”。
隧道貫通之前,所有從九寨溝或成都出發的車輛均要翻越海拔4017米的雪山梁盤山公路去往黃龍景區,此路每年有長達6個月的時間被積雪覆蓋,海拔高、氧氣含量低、冬季氣候寒冷、夏季霧大能見度低、坡陡彎急,地面常有暗冰、滑坡,且道路等級低下,路面狹窄,平縱線形指標低,沿線邊坡防護和安保設施不齊全,給行車和行人帶來很大安全隱患,交通事故頻發。尤其是5.12大地震后,山體巖石經常滾落路面,對車輛通行安全構成較大危害,真是印證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隨著近年來旅游經濟的發展,交通保暢壓力越來越大,每天有超過500輛旅游大巴經過,其通行能力已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打通雪山梁隧道成為了各方人民的殷切期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川黃公路建設,將雪山梁隧道列為“5·12”地震災后重建項目,阿壩州“十一五”期間開工重點建設項目。四川興蜀公路建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受項目業主阿壩州公路管理局委托,負責項目建設全過程管理。
雪山梁隧道工程于2012年9月15日開工建設,建設工期5年。項目路線全長17.5公里,其中隧道長7.98公里,是目前阿壩州最長的隧道。路線總體走向為自西向東略偏南,隧道進口洞口海拔3379.73米,出口洞口海拔3370.41米。
興蜀公司自2009年創建起,先后完成了國道317線汶川至馬爾康公路、國道213線汶川至川主寺公路、省道303線映秀至臥龍公路、臥龍至日隆公路、巴郎山隧道、省道216(217)理塘至亞丁公路、亞金至稻城縣赤土公路改建工程和藏區國省干線重點公路改建工程的建設管理任務。為把雪山梁隧道項目建設成為高原、民族地區地方旅游公路“優質、安全、環保、和諧”的典范工程,興蜀公司在“興蜀興路,路優人和”為己任企業使命的推動下,舉全公司之力奮力筑起“天路”,將蜀道變成了通途。
直面困境 欲與天公試比高
雪山梁隧道在設計之初就面臨諸多不可抗力的考驗,地質結構復雜是它的先天要因。工程處于青藏高原東部地區的岷山斷塊內,主要穿越了雪山斷裂、岷江斷裂和東門溝斷裂三大斷裂構造,隧址區處于岷山斷塊內部單斜地層,海拔高、地應力高、地震烈度高,活動斷裂發育、地震活動頻繁。隧道穿越的雪山梁山體內地下水構造復雜,各種侵蝕性溶洞和裂隙發育,對工程施工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隱患,尤其是雪山梁隧道中部大斷裂帶附近圍巖變化十分頻繁,給中鐵一局和中鐵十五局兩個承建單位的施工造成很多預料之外的困難。興蜀公司組織咨詢專家會同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協商研究討論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對設計方案和安全專項方案進行初步評審,并進行了詳細的論證,全面消除了隧道內施工安全隱患,取得了較好的治理效果。
工程地處藏區高原,隧道平均海拔高程在3400米左右,各種機械設備效率明顯降低,功率只有平原地區的60%,受高寒缺氧的影響,隧道洞口含氧量僅為平原地區的一半,隧道中部更低,當開挖深度達到3000米以上時,洞內含氧量低至不到平原地區的三分之一,沒有制氧設備呆一會就會胸悶氣短、頭暈眼花,盡管參建人員承受著艱苦的環境給身體帶來的嚴峻挑戰,人工使用機械設備仍然降效明顯。“經過參建單位反復研究和多方案實踐后,我們最終采取以‘多臂鉆機’打眼施工為主、人工為輔的施工工藝,這樣不僅解決了人工缺氧問題,還極大地提升了施工效率,加快了施工進度。為保證施工一線人員的供氧需求,我們在隧道洞內專門設置可移動高壓氧艙,確保人員舒適安全。”興蜀公司原雪山梁隧道指揮長黎勇成回憶說。
掘進突圍 全面打響攻堅戰
隧道開挖掘進貫通后,由于隧道特長及低氧的原因,洞內通風技術特別關鍵。A、B合同段分別從進出口掘進施工,單頭掘進的距離均在4000米左右,當掘進超過2000米時,由于隧道穿越的雪山梁主峰高而陡峭,且隧址地貌復雜險峻,洞內施工通風無法考慮設置通風斜井或通風豎井,因此通風變得異常困難。
針對以上難題,興蜀公司指揮部組織參建各方成立施工通風關鍵技術課題攻關小組,通過認真分析國內鐵路、水工、礦山等各類地下工程的通風方式后,決定借鑒礦山隧洞施工通風方式,在本項目中采用“巷道式通風”技術,即利用平行導坑與正洞的通道組成一個完整的風流循環系統,制造風巷式循環隧道送風裝置,適用于有平行導坑的大長隧道,斷面大、阻力小、可供應較大的風量,可以保證掌子面施工人員的新鮮空氣供給,極大地改善了洞內施工勞動作業條件和環境,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另外,項目指揮部還采取了許多人性化和環保的施工措施:如將生產生活廢水規范納管至黃龍管理局的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設置高壓電和空壓機房進洞,保證洞內電力和風力的供給;在隧道洞口設置全封閉保溫段,保證洞口結構物處于恒溫狀態,避免凍融凍脹對隧道支護系統的破壞;在施工中采用空壓機熱水循環利用系統、高位水池等。
文明施工 打造“零傷亡”工程
雪山梁隧道工程從項目開工至全線貫通未發生一起安全責任事故,3000多名建設者無一人傷亡,實現“零事故、零傷亡”建設目標。“全線17.5公里,隧道7980米的施工,全線幾千建設者,在隧道地質情況十分復雜,安全生產有重大隱患的前提下,沒有一起傷亡事故,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在中鐵一局二標項目部張經理看來,雪山梁隧道與其他項目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充分考慮到了工程建設行業的客觀規律,通過科學的管理理念和措施,促使施工單位盡心盡力完成建設目標任務。
以技術保質量、以質量保安全是興蜀公司的重要管理理念,就拿隧道施工來說,只要初期支護強度到位、兩緊跟措施落實到位,再做好監控量測,就保障了施工安全。在興蜀公司的帶領下,施工單位不斷強化完善質量安全自控體系,技術、質量、安全、合同等管理方面的制度可以匯聚成一本幾百頁的書!讓管理者負起管理的責任,讓干活者負起干活的責任是興蜀公司倡導的現場管理理念,以雪山梁隧道工程為起點,興蜀公司致力創建一批“零傷亡”工程,促進公路交通高效安全綠色發展。
歷經5年,雪山梁隧道工程平導洞于2016年10月9日實現開挖貫通。平導洞的安全貫通為主洞的施工探明了地質情況,主洞于2016年11月27日順利實現開挖貫通,為全線通車奠定了堅實的保障。
“以前從川主寺到黃龍景區至少要1個多小時,到九寨溝也要近3個小時,現在都只要一半時間就行了,而且路更順暢了。旅游旺季‘黃金周’期間,這條路上每天都有萬輛車過路,平常也有千輛車”,項目部經理王先生說。
雪山梁隧道通車后,過往車輛將不再翻越海拔4007米的雪山梁,不再繞行一個多小時的滑坡、雪害、冰災等安全隱患嚴重的盤山陡坡路段,僅10多分鐘就可以直達黃龍風景區,較原路節省近24公里。
這條聯通九寨和黃龍自然遺產旅游景區的“黃金大動脈”給當地旅游業帶來了巨大改變,使旅游基礎建設向前推進20年,甚至40年。雪山梁隧道通車將為川西北人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交通環境,為阿壩州旅游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提升九寨-黃龍一體化旅游的國際競爭力,“中國黃龍、中華象征、人間瑤池”已打開通向圣境的通途,張開懷抱、婀娜多姿迎接五湖四海賓客的到來。